2011年,化肥行业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回升,资金投向不断优化,在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用肥的同时,也为“十二五”行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2011年全行业生产化肥6027万吨(折纯,下同),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2.1%。其中,氮肥4179万吨,增长8.6%;磷肥1462万吨,增长24.3%;钾肥386万吨,增长10.8%。
2011年氮肥增速先升后降,二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突破10%,尿素实现正增长;进入6月份,市场价格普遍上扬,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开工率上升;8月份,市场进入淡季,生产水平小幅回落;四季度,受市场需求低迷和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开工率下降,增速回落。
2011年磷肥生产波动较大,上半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生产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随着《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磷铵生产准入条件》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加上磷矿石价格的上涨,下半年生产增速明显放缓,由6月份 50%的年度高位一度下降至10月份9%的低位。
二、产值增速先增后降,经济效益大幅回升
2011年,在化肥价格总体上涨的推动下,行业实现产值7294亿元,同比增长39.0%,高于石化产业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四季度,受市场需求低迷和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化肥生产水平下降,产值增速明显放缓,由9月的49%逐步下滑至12月的18%。
2011年,化肥行业实现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氮肥实现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29.7%;磷肥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66.8%。行业销售利润率从2010年的4.6%提到5.7%,但仍有1/4左右的企业处于亏损。氮肥行业资产利润率只有3.6%,远低于中长期贷款利率。
三、行业投资趋于理性,资金投向不断优化
为缓解氮肥、磷肥产能过剩矛盾,2011年颁布实施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部分品种的化肥项目作为限制类。虽然全年行业投资增速仍保持增长态势,但资金投向不断优化,调控政策对过剩产能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
2011年,化肥行业完成投资1253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7个百分点;施工项目1833个,同比下降5.1%;新开工项目1284个,同比下降5.0%。其中,氮肥行业在施工项目同比下降20.2%的情况下,投资增长26.5%,大型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产能过剩的磷肥行业完成投资89.3亿元,同比下降10.6%,施工及新开工项目分别下降11.5%和13.8%。
四、对外贸易量价齐升,出口调控力度加大
2011年,我国进出口化肥2665万吨,贸易额11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9%、42.4%。其中,进口790万吨,进口额3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3.5%;出口1875万吨,出口额7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46.6%。
进口方面,由于我国化肥价格整体低于国际市场,加上氮、磷肥产能过剩,化肥进口增长缓慢,主要集中在钾肥品种。2011年钾肥进口663万吨,进口额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9%、44.7%,占化肥进口数量和贸易额的84%、81.2%。
出口方面,2011年国家加大了对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出口调控力度,提高了三大肥种出口关税税赋,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受此影响,2011年氮肥出口639万吨、出口额2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6%。氮肥出口回落主要是受尿素的影响,全年尿素出口151万吨,同比下降49.4%。关税涉及的磷肥品种出口也呈现下降或零增长态势,磷酸一铵出口87万吨,同比下降7.5%;磷酸二铵出口40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氮磷二元肥、重过磷酸钙等低关税或者零关税的小品种出口增长较快,其中氮磷二元肥出口396万吨,同比增长429%;重过磷酸钙出口173万吨,同比增长42.8%,造成磷肥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