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库
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资讯
站内搜索:

香港“双非”儿童申领综援个案4年飙升77%

2012-04-09   发表: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双非”问题迫在眉睫。继香港医院被“双非婴”迫爆后,下一个有关福利的“计时炸弹”也开始引爆。社署数据显示,去年有388名“双非童”申领综援个案,4年间飙升77%,2008年至去年累计“双非”综援受助人数逾千名,由此推算,全港纳税人要支付6亿元,才能把他们抚养成人。

  有社工坦言,内地父母为了让下一代获得更好教育及福利,来港产子后把子女交由香港亲友照顾,甚至形同孤儿般在香港家庭寄养或入住儿童院舍,往后的教育、住屋及福利等连串问题也接踵而至,特区政府不应再“见步行步”,在堵塞法律漏洞之余,应尽快为“双非童”作长远规划。

  部分来港定居的“双非婴”由香港亲友照顾,有的却举目无亲,这两类“双非婴”均有权申领综援。社署数据显示,去年新增388名“双非童”申领综援的个案,较2008年的219人增加77%。由2008年至去年,累计共有1,148名“双非童”靠综援维生,以一名健全儿童每月综援标准金额2,395元计算,香港公帑每年要负担3,300万元,若他们由出生一直领取综援至18岁,则全港纳税人要支付近6亿元,才能把现存“双非”综援受助人抚养成人,更未计及医疗、教育以及住屋等开支。

  部分“双非童”在港并无亲戚照顾,需要申请入住寄养家庭或儿童院舍,社署过去2年的数据显示,分别有3名和4名“双非童”交由寄养家庭照顾;儿童院舍个案方面,则由2007年的4宗增至去年的13宗。

  “双非婴”早于1998年渐浮现,当年仅有458人,之后每年均维持数百人,直至2002年突破1,000人,其后4年每年以倍数增长,2009年更直迫3万大关。内地孕妇来港产子,为的是让孩子的将来更有保障。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逾60%“双非夫妇”有意安排子女成年前返港升学或就业,可见“双非”问题岂止医院迫爆、产科床位短缺,也为香港日后的经济、教育、福利,以至就业市场带来严重冲击。

  小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表示,大部分来港定居的“双非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故对“双非”综援申领个案上升并不感奇怪。她认为,即使“双非童”在港有亲友照顾,住屋及教育也是大问题。“他们大部分都跟爷爷住公屋,只能加名,不能分户,挤住在一起也没办法”。对于正升学的“双非童”,她认为短期内当局应考虑拨款予学校及志愿机构,开办托管及功课辅导,协助他们尽早适应香港教育。

  不过,施丽珊不认同“双非童”霸占社会资源之说,“他们合法在港出生,就是香港永久居民,他们所拥有的权利与本地居民所生的孩子并没两样,有权利接受教育或使用其他公共资源”。

  她认为,“双非”最核心的问题是当局的规划是否够前瞻性,“到底有多少人会来港求学?几时来?几岁来?要有起码的住屋及教育等配套,而不是来了再算”。她担心,香港特区政府若不及早处理及规划,类似“迫爆公院”的事件会重演,届时或会引发另一轮社会冲突。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下载分类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