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由我国提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识别(RFID)国际标准提案《Amendment to ISO/IEC 18000-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 Part 4: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2,45 GHz》(ISO/IEC/JTC1/SC31 N4193)顺利通过NP阶段投票,获得正式立项。
ISO/IEC/JTC1/SC31现有32个P成员,在此次投票过程中,4个P成员未参与投票,17票赞成,其中包括中国、德国、荷兰、英国、南非和马来西亚在内的六个P成员将派专家参与到本提案项目,9票弃权,2票反对。根据ISO/IEC/JTC1关于国际标准提案NP阶段的投票规定,本提案已顺利通过NP阶段投票,这标志着我国在射频识别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牵头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在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GB/T 28925-2012 )基础上,经过大量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积极协调各方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该提案。提案主要规定了工作在2.45GHz频段的有源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空中接口通信协议及工作方法,具有标签存储容量大、通信距离远、安全强度高等特点,并首创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被测物体的无线传感器监测和定位功能,是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基础类核心标准之一,在集装箱管理、资产监控、人员监控、车辆及船舶识别等复杂的物联网应用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于我国射频识别产业突破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提升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已经开发出符合本提案技术参数的标签和读写器等产品和系统,并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京杭运河船只的精准识别、电子自动通关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