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研发的《火灾后钢结构损伤识别与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北京市住建委组织的项目验收。
该项目首次建立了火灾后钢结构构件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程度判别标准,并提出了通过金相分析判断构件过火温度的方法和火灾后钢结构安全性的量化评估方法,填补了火灾后钢结构损伤识别与安全性评估领域的空白。科研成果经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单个构件过火温度判定、力学性能分析、化学性能分析和微观组织分析进行损伤识别、确定构件损伤等级,同时根据量化评估方法计算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进而推导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可实现对火灾后钢结构受损状况、结构安全性的量化评估,为其加固改造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此外,该项目基于上述评估方法研发了基于安卓系统的火灾后钢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及损伤评估软件。该软件可安装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能够实现在火灾现场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火灾后钢结构构件的剩余承载能力和损伤状况进行快速评估,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指导技术人员对鉴定方案的及时调整和细化,有助于提高评估结论的准确性。目前该软件已取得了计算机软件着作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因其特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建筑结构中,但耐火性差是其致命性弱点。将火灾后受损钢结构拆除重建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难以用数字进行估量的,而对钢结构的改造与加固处理则须建立在准确的安全性评估之上。但是,至今为止我国尚无针对火灾后钢结构的检测与评定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大量钢结构建筑火灾后的安全性评定仅仅依靠专家经验、参考其他结构领域相关鉴定技术。火灾后钢结构的鉴定方法、修复措施相对保守,对钢结构后续使用寿命的预期不够科学,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因此,如何对火灾后钢结构进行准确的损伤识别及安全性评估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该项目科研团队对火灾后钢结构损伤识别与安全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专家表示,该项研究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巨大飞跃,同时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成果已在多项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