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下载网:国家质检总局29日依法批准并正式启用(中、高、低频)振动、冲击加速度、容量、硬度、声学等领域的10项国家计量基准。 截至目前,我国共研究建立了183项国家计量基准。基于国家计量基准的1266项国家最高测量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为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和民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国际贸易,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0项国家计量基准是:(0.001~5000)mL容量国家计量基准、中频振动国家计量基准、高频振动国家计量基准、(2×104~2×106)m/s2(米每二次方秒)冲击加速度国家计量基准、(50~2×104)m/s2(米每二次方秒)冲击加速度国家计量基准、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国家计量基准、金属洛氏硬度国家计量副基准、金属表面洛氏硬度国家计量副基准、低频垂直向振动国家计量副基准、低频水平向振动国家计量副基准。
在国际上,计量基准是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量值保持等效的唯一接口,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通用世界技术语言,是支撑国际贸易顺利进行、保障一个国家技术主权的重要基础,也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
“(0.001~5000)mL容量国家计量基准”的测量下限从0.5mL(相当于10滴水)拓展至0.001mL(相当于1/50滴水),填补了国内微量液体量值溯源的空白。能够对微量液体自动加样的量值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医学化验分析数据准确可靠,为生化医学精密分析实验中的微量取样提供准确计量保障。
“中频振动国家基准装置”、“高频振动国家基准装置”、“低频垂直向振动国家副基准装置”和“低频水平向振动国家副基准装置”等4项计量基准组成的新一代国家振动计量基准组,在0.1Hz~50kHz范围内,实现了振动幅值和相位的激光绝对法精确测量,填补了国内振动相位溯源的空白,提高了测量不确定度水平,解决了航空航天、地震观测、地质勘探、交通电力、机械制造、环境监测及结构动力学研究等领域的振动量值溯源问题为全球振动量值的等效一致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我国计量科技的实力和水平。
目前,这4项振动计量基准,在地震预报、监测领域,为用于地震预报、强震观测、烈度速报的低频振动高精密仪器的准确性和溯源性提供保障;在桥梁制造、监测方面,为桥梁检测传感器生产的技术提升和产品质量提高提供高精确度的量值传递,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飞机制造等领域,可以更好地为飞机制造研究提供传感器的振动校准服务,解决飞行过程中机翼振动动态测量,以及大型发动机高速运转对机舱的振动干扰探测等技术难题,从而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为我国机械制造及故障监测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2×104~2×106)m/s2冲击加速度国家基准”和“(50~2×104)m/s2冲击加速度国家基准”组成的新一代国家冲击基准组,其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航空航天、国防兵器以及核动力等领域,填补了对高峰值冲击加速度量值溯源需求的空白;在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以及产品可靠性等领域,解决了冲击加速度的精确测量问题,并主导了国际首次“低峰值冲击加速度量值的比对”。如,在航天领域,为冲击加速度计提供更好的量值溯源服务,为解决箭载设备的抗冲击测量问题,确保箭级分离过程中仪器的安全可靠提供支撑。
噪声污染是国际公认的四大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功能。“耦合腔互易法声压基准”将频率下限由20 Hz扩展到2 Hz,填补了国内空气次声量值溯源的空白。解决了空气中次声声压的测量准确性问题,更好服务于风电等新能源设施的噪声监测和噪声污染的防治工作,尤其是次声的监测和防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金属洛氏硬度国家副基准”和“金属表面洛氏硬度国家副基准”,根据国际上的相关要求完成技术改造,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和测量不确定度水平,在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国防和医疗等领域,为材料或产品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测试手段。
据介绍,这10项国家计量基准,全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保存和维护,向各行各业依法传递相应量值。它们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在科学计量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的最高体现,标志着我国在容量、硬度、声学、振动冲击等领域的计量基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10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启用,将更加有力地为新材料研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灾害预防、医疗卫生等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量传溯源服务,保证相关领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