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查验供港冰鲜鸡。
全程监管确保供港食品安全
??深圳检验检疫局全力以赴做好供港检验检疫工作
一辆辆满载鸡鸭鱼肉和蔬菜等供港鲜活产品的货车,经深圳检验检疫人员的严格检验合格后,顺利出境到香港。这是记者昨日早晨在文锦渡口岸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事实上,这样的景象每天都在口岸上演。深圳检验检疫局局长刘胜利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供港检验检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采取严密监管措施,有力地保障了供港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妥善处置了一系列突发应急事件,为促进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严格把好质量关
深圳检验检疫局多项措施提升监管水平
严格检验检疫供港食品农产品
深圳毗邻香港,是内地与香港连接的主要通道。深圳检验检疫局是直属国家质检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要负责深圳地区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其中确保输港食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
经深圳口岸输港食品农产品数量大,批次多,占香港市场同类商品的80%以上,深圳口岸输港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任务艰巨。
据统计,深圳检验检疫局平均每年检验检疫及验放供港加工食品60万吨、蔬菜50多万吨、水果17万吨、活禽500万只、冰鲜冷冻家禽10万吨、猪160万头、食用水生动物及产品4万吨、鸡蛋5万吨、大闸蟹400吨、淡水约7亿立方、鲜奶1.5万吨等。
记者了解到,经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的供港食品农产品,多年来从未发生安全卫生质量事故。其中,供港蔬菜连续16年没有发生过“毒菜”事件,供港鲜奶30多年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供港活畜禽多年未发生禽流感等疫情,从而确保了香港同胞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喝上“放心水”、“放心奶”。
多措并举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深圳检验检疫局负责人说,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下,深圳检验检疫局强调“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采取了多项严密监管措施,着力提升检验检疫监管的有效性,确保供港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香港市民健康安全。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确保供港食品农产品“高质、足量、安全、顺畅”供应,深圳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成立了局领导挂帅、有关业务处和口岸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细化各项检验检疫监管内容,形成了符合深圳口岸实际的规范性操作文件和业务指导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全过程监管,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深圳检验检疫局严格源头管理,确保供港食品原料质量安全。对供港食品农产品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向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设立的出口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在监管中严格把握注册/备案食品企业专厂专号专用的原则,确保供港食品农产品来源于检验检疫备案基地或注册饲养场,规范食品农产品企业追溯体系,强化食品原料及农业投入品的入场(厂)验收措施,防止农、兽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所有出口食品的外包装上,要求打印上注册(备案)号,保证产品出口后能准确地回溯至生产企业。
严格实施添加剂备案,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对出口食品使用添加剂严格实施备案管理,积极开展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止食品添加剂滥用。严格落实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管,定期评估监管质量。严格按照质检总局的规定和监管计划对供港活动物注册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保证其质量管理持续符合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鼓励企业利用HACCP、ISO等管理体系和精髓,提高自身管理,强化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严格出口前供港食品农产品检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严格离境验核,把好供港最后一关;严格落实监控计划,做好产品风险监控;严格落实跟踪反馈制度,实现问题追溯与改进提升。
技术创新一流实验室把好质量关
深圳检验检疫局非常重视技术把关,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质量检测支撑体系,凭借一流的技术团队,一流的实验室,把好供港食品农产品质量关。
目前,深圳检验检疫局拥有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玩具检测技术中心、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5大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食品检测(深圳)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饮用水检测(深圳)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供港畜禽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等16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9个区域性中心实验室、2个市属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已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水生动物实验室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为参考实验室,这是目前我国首家鲤春病毒血症OIE参考实验室,也是质检系统唯一被OIE认可的参考实验室。
同时,深圳检验检疫局拥有深圳市“双百人才工程”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等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技术力量雄厚。围绕检验检测、安全监管和便利通关,组织技术力量开展了大量科研创新活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863计划2项,科技支撑计划2项,质检公益性专项5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50余项,“深港创新圈”资助项目7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市级以上各种奖励100余项,科技实力位居全系统前列。
从源头抓质量
种植场养殖场全部注册备案
深圳检验检疫局昨日透露,该局在供港食畜及其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等种植场、养殖场实施注册和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源头的检验检疫和监督。
全程监管供港食品
严格出口备案,把好供港食品市场准入关。深圳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落实生产企业备案,通过备案审查供港食品生产企业布局设计和卫生质量控制体系,把好供港食品市场准入关。
加强日常监管,实施供港食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管。该局按照企业生产规模、质控水平、产品种类等对生产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实施分类管理,并根据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突击检查,有效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香港市场。
从源头抓质量,实施供港食品生产过程管理。在供港食品的监管过程中,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坚持从原材料抓起,确保供港食品的全程监管,要求供港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原材料购销和使用台账,督促企业加强生产原料采购、存贮和使用的管理,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加工工序。
突出高风险食品原料监管,实施核销管理制度。在出口食品日常监管中,该局加强了高风险原料源头考核工作,要求企业对原料供应商资质和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并建立高风险原料使用核销记录制度,通过使用核销,实现对敏感的高风险原料从“质”到“量”的双重监管,提高供港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重点检验与监控检测相结合,提高供港食品检验的有效性。严格按照香港的法规要求或标准要求实施检验,并结合出口食品企业管理水平、自检自控能力、产品质量风险等因素,制定产品监测计划,明确送检项目及送检频率。
协同管理田间地头
深圳是内地供港蔬菜、水果的重要口岸,来自广东、山东、河北、陕西、江西、福建、新疆、海南、广西、河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水果和蔬菜经深圳口岸输往香港。
深圳检验检疫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与产地合作,深圳检验检疫局局长刘胜利多次带队走访供港食品农产品主要产地的地方政府和兄弟局,先后与湖南、四川、山西、内蒙、广西、山东、辽宁、吉林等20多个供港食品农产品产地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协同把关,从源头保证供港食品农产品优质、足量供应。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供港蔬菜备案种植基地530个,分布21个省市自治区。深圳检验检疫局与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合作协议的广泛签署,有效保证了对供港澳蔬菜从种植、加工、贮藏、运输到出口前检验检疫的全过程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在保障供港蔬菜的高质、安全、足量和顺畅供应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港合作获突破性进展
积极推进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深圳检验检疫局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该局与香港有关方面积极合作,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推进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作出了积极贡献。
健全沟通联系机制
提高共同应对水平
据透露,深圳检验检疫局与香港有关方面,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沟通交流,及时通报对方入境食品农产品检出问题等相关情况,协同积极应对影响两地食品农产品贸易的检验检疫问题,磋商统一双方检验检疫的程序、方法和标准。
目前,双方健全沟通联系机制,提高共同应对水平。深圳检验检疫局积极完善与香港特区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协查和安全溯源机制,提高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中,《供港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深港两地食品安全联防机制,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
据悉,深圳检验检疫局与香港食环署建立日常沟通渠道,设立固定联络人,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反馈两地食品安全信息,协同调查供港食品质量安全案例,并就食品检验有关规例进行多次沟通,统一执法尺度。
同时,双方建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对疫情检出情况进行通报。2009年港方从野鸟中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及时向该局通报,对促进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加强禽流感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加强人员培训技术交流
提高质量检测控制水平
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出口食品检验监管中注重引导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完善自身检测体系建立,通过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人员培训、抽取平行样品检测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自身检测能力,并协助有条件的企业实验室取得认可资格,目前,深圳出口食品企业中已有2家企业的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
同时,深圳检验检疫局加强对供港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与法规知识的指导,提高企业自控能力,在香港政府《2008年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修订:关于营养标签及营养声称的规定)规例》发布伊始,该局就提醒各企业及时应对,并邀请香港相关专家来深讲解香港标签新法例,协助供港食品企业完成标签改版,在缓冲期内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此外,该局不断加强与香港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技术交流,多次派出检验检疫人员参加香港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举办的食品安全讲座或培训班,就检验及监管技术进行广泛交流,共同促进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的提高。
自2008年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先后多次派出技术骨干,前往香港渔农自然保护署大龙兽医化验所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比对的主要内容为重大畜禽疫病、重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检疫,以及兽药残留检测。2009年9月,应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邀请,经质检总局批准,深圳局派遣动植中心水生实验室博士出访香港渔护署大龙实验室进行技术指导,完成香港渔护署大龙实验室为期一个月的水生动物疫病检测技术援建。随后,深圳检验检疫局与香港渔护署签署了《关于水生动物疫病检测的合作安排》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深港双方实验室技术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了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对提高双方的检测方法互信互认。
积极建立检验检疫新模式
确保供港食品农产品安全
据透露,深港双方不断探讨建立既符合科学有效性原则,建立起确保供港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新模式,协调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
开展供港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模式改革。这主要包括:积极推进供港禽蛋中转模式改革;推动深圳小包装冰鲜猪肉恢复供港;推动供港活畜中转仓的搬迁以及后备中转仓的建设;探索供港水生动物中转场监管新模式。与此同时,深圳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由香港中转、拼装入境的多品种、小批量食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深圳检验检疫局与驻香港中联办、香港食卫局、香港卫生署、渔护署、食环署、运输署、机电工程署、创新署、香港海关等建立起了紧密的互访和交流制度,与香港卫生署签署了深港两地《有关卫生检疫的合作安排》,与香港创新科技署签署了《关于促进深港检测认证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等,各项合作制度运行良好。
香港食卫局、卫生署、创新科技署、渔护署、食环署、香港海关等负责人先后受邀到深圳检验检疫局访问,就相互关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同时,深圳检验检疫局注重加强与香港业界的沟通,先后邀请蔬菜批发商商会会长、香港货柜运输业职工总会主席、香港货柜车主联会主席、海港运输业总工会主席、全港司机大联盟主席、香港玩具厂商协会会长等来深圳局参观,宣传检验检疫政策,争取理解、支持与配合。
香港有关部门均对深圳检验检疫局长期以来对供港食品的把关和口岸疫病疫情的防控等工作表示感谢,对双方的合作表示满意。
多次成功应对突发事件
及时化解非典、禽流感、苏丹红等危机
深圳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说,深圳口岸人流、物流量大,重点敏感商品繁多,疫情非常复杂,各类突发事件十分频繁,具有“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的特点。近年来,该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妥善应对了非典、禽流感、红火蚁、苏丹红、孔雀石绿、西瓜注水、猪链球菌、玩具召回等一系列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及时化解了危机,经受住了考验,为维护深港两地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深圳检验检疫局启动“非典”防治紧急预案,严格落实健康申报、体温检测、疫情报告等“八项制度”,做到“五个不漏”和“五个到位”,并在口岸率先安装和配备了335台(支)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加强检疫查验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可疑病人,确保了深圳口岸旅客及工作人员“零感染”记录,有效防止“非典”疫情经深圳口岸传入传出。
2005年8月,有香港媒体报道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在国内水产养殖中滥用,并对深圳供港渔场作不实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圳检验检疫局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供港渔场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切实加强对供港渔场的管理和监督,对注册猪场、鸡场、菜场和食品加工厂立即巡查,尽快解决供港活鱼渔车的封识问题等要求;及时召开记者见面会,通报供港渔场的真实情况,澄清不实报道,并陪同香港记者实地参观相关渔场。上述有效务实的措施得到了香港有关方面的认同,澄清了事实,稳定了人心,深圳供港鱼场的水产品很快顺利恢复供港。
去年12月21日,香港长沙湾活禽批发市场发现死亡鸡只感染禽流感病毒,为了防控禽流感疫情,特区政府销毁了批发市场内所有活鸡,同时暂停香港的活禽交易及内地活禽进口21天。为保证供港活禽的顺利恢复,深圳检验检疫局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了供港活禽禽流感免疫、检测和监管,严格隔离检疫和出口前查验,确保出口活禽符合要求。1月12日,内地活禽在暂停21天后恢复对港供应。
一季度供港鲜活产品质优量足
今年一季度,深圳口岸供港鲜活产品供应平稳。据深圳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3月,经深圳口岸检验检疫供港的蔬菜19.9万吨,水果3.4万吨;供港活鸡55.0万只,杂禽21.5万只、活猪37.5万头,活牛6886头,活山羊1742只;冰鲜鸡1.6万吨,冰鲜杂禽9382.5吨,冰鲜猪肉4089.5吨,水产品1461.0吨。经港方反馈,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保证了香港市场的正常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