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库
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资讯
站内搜索:

钢铁行业步入低效益时代 企业应对困难探索转型升级途径

2012-08-23   发表: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步入低谷。在下游行业需求低迷,粗钢产量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钢材跌幅的状况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钢铁行业已进入低效益时代。

  一、市场持续低迷,钢铁行业运行愈加困难

  一是粗钢产量增速放缓,表观消费零增长。1-6月,全国累计产粗钢3.57亿吨,同比增长1.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是30年以来的最低增长。受房地产、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低迷影响,上半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3.36亿吨,日均184.4万吨,按实际天数比较,与去年同期粗钢消费基本持平。

  二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库存处于较高水平。7月中旬,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12点,比年初下跌8.4个点,下降7%,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下跌23.3个点,下降17.2%,大多数钢材品种每吨下跌600-800元。截止6月末,社会库存1555万吨,企业库存1288万吨,均处于较高水平。

  三是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行业处于亏损边缘。根据钢铁协会统计,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有23.9亿元,同比下降95.8%,销售利润率只有0.1%,亏损面达到33.8%。扣除钢企投资收益、非钢产业等实现的利润,钢铁主业已处于亏损境地。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矿山投资增加较多。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30亿元,同比增长22.8%;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额为228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

  五是钢材出口有所增长,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出口钢材折合粗钢2899万吨,进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759万吨,折合净出口粗钢2140万吨,同比增长25.6%。但出口钢材均价每吨960美元,进口钢材均价每吨1326美元,我国钢材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钢企积极应对,在困境中寻找转型升级新思路

  下游用钢行业需求疲软和产能短期的无序释放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再加上矿石等原料价格降幅小于钢材价格降幅和企业财务费用畸高等多重压力下,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钢铁行业已进入低效益、低增长时代。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钢铁企业积极开展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对标挖潜等工作,在困境中寻找转型升级新思路。

  一是从钢铁生产商向产品服务商转变。由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宝钢集团长期以来坚持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主动将客户引进制造系统,创造客户需求,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支持了企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从去年开始,钢铁行业在全行业开展“学习宝钢”活动,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重视提升服务理念,向产品服务商转变。

  二是从注重主业发展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武钢集团为保障原料供应,购买、参股海外矿山,目前已锁定每年3000万吨铁矿石,1800万吨煤炭稳定采购供应能力,同时,武钢向汽车零部件等下游钢铁深加工产业延伸,并发展多元化经营,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钢铁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情况下,钢铁企业纷纷投资上游矿山等原料产业和下游钢铁深加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是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技术创新转变。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由“做大做强”向“做精做强”转变。依靠技术创新,兴澄特钢形成一套高效、优质、低耗生产特殊钢的工艺软件、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目前已有12个国家级新产品,19个产品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103项技术获国家专利。上半年兴澄特钢销售利润率达到2.4%,大大高于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同期0.2%的水平,成为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模范企业。

  四是从注重产品高端化向产品差异化转变。部分钢铁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河北津西钢铁从2005年开始,坚持“靠特色打品牌,以品牌占市场”的理念,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H型钢制造商和出口商;江西方大特钢通过细分市场定位,聚力发展弹簧扁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弹簧扁钢生产基地。在钢铁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即使是高端产品,如汽车板、造船板、电工钢等,低价倾销使产品毛利出现了大幅下降。津西钢铁和方大特钢等企业差异化产品策略的成功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五是从向市场要效益向向管理要效益转变。在市场持续低迷下,大多钢铁企业开始苦练内功,通过提升管理和开展全面的对标挖潜活动,降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费用和物流运输等全产业链系统成本。唐山渤海钢铁集团通过对标找差,深入挖潜,把降本增效、堵漏增效等措施落到实处,在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和部分企业因关闭、转产导致产能不匹配等严重困难下,仍实现盈利。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下载分类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