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广州市质监局针对服务业领域标准化相对滞后,服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着重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标准,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实现有效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向消费者提供统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检验的服务,从而确保服务业在该省生产总值中有大幅提升。
广州鱼珠国际木材交易市场(以下简称鱼珠木材市场)在市、区两级质监部门的帮助下,将木材商品报价企业标准上升为广州市《木材与人造板及其制品商品报价》地方技术规范,使鱼珠木材市场规范了市场内企业的木材商品报价,促进了木材交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从而提高了中国木材价格的公信力。正是这一《报价规范》,使鱼珠木材市场的价格指数系统研发有了科学的依据,成为2012年首个国家级“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发布单位。自该市场取得价格指数发布以来,每天有5000多家国外商家关注鱼珠木材市场的价格和指数,市场流通交易额从两年前的160亿上升到去年的400亿元,约占全国木材市场份额的45%。
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在省、市质监部门的帮助下,将标准化理念与物流服务实际相结合,通过建立物流衔接、金融项目运营流程等一系列标准,把669项标准全面覆盖企业物流仓储运输、物流金融、专业市场三大业态,对营销与运作各流程节点实行标准流程管控,实现了营销与运作的无缝衔接,使经营运作更加顺畅,成本测算与控制更加科学,从而建立和完善了现代物流标准体系,使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了58.95%。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物流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将技术管理创新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再将标准引入港口物流管理,从而建立起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完整服务标准体系,使生产链、供应链、产业链能够较好地衔接,每个集装箱的装、卸等综合物流业务节约能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达到65%和63%,而集装箱的吞吐量和效益分别增长了18.8%和30.9%。
5年来,广州市质监局在推动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建立先进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先进服务标准,推行服务业标准化,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
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建立
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当前,随着打造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绩效政府、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重要环节,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公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合力推进下大步走来。
广州市质监局按照“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原则,用标准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权责模糊、环节繁琐的弊病,构建规范化、优质化、效益最大化、服务阳光化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使每一项具体事项都有标准可依循、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从而保证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统一、规范、明确地履行。
一是通过理念创新,改变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治理管理模式转变相对滞后的局面。现代政府的职能归根结底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此,广州市质监局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结合广州特点开展市地方技术规范研制,发布实施了市政、水务、交通、卫生、民政等150多项服务业类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在提供民生保障、优化城市环境、服务宜居城市、规范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广州市在国内首创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得到安监总局高度肯定,并于2011年3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暨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被安监总局推广到全国各地实施。目前,广州市通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政府管理和服务体现了“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公共治理理念,与传统重经济、轻民生的公共行政理念相比发生了质的转变。
二是通过标准体系设计创新,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州市质监局在标准化体系设计中,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政府宏观职能的要求,从横向到边,覆盖所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围,到纵向到底,细化到各具体事项的办理流程,将政府所有职能进行全面梳理,逐层细分,构架完整进行标准化体系设计。目前,该局会同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的268项地方技术规范,主要涵盖在市政、林业、旅游、经贸、环卫、物流、信息化、安全生产、家政服务、档案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从材质、结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规范,解决了广州市150万个设计10多个行业的井盖设施以外开启,被盗(致使井口裸露)、异响、沉降、凹凸不平等问题,用标准化从根本上保障了井盖设施质量和管理,预防了“吞人”事故的发生。规范发布后社会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5年来,随着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逐步完成,广州实现了标准化工作由工业向工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举发展的巨大转变。
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助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紧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建立农业综合标准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养殖,带动区域结构调整,为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推广,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强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分散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把一二三产业间相关联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有效融合,使示范区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接二连三”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目前,广州市在13个国家级、73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下,围绕示范区建立“公司+基地+科技+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催生了200多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推进了该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使大批农民放下锄头,迈入了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是通过创建一批龙头示范基地,对农、林、牧、渔生产的全过程系统化、整体化制定实施标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易于掌握的先进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建立特色和重点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制定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带来了种植和养殖方式的改变,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建设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在示范基地上建立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此,广州市质监局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来抓,建立起一批“公司+农户+标准+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全市形成了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200多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这种由龙头企业起带头作用,用经济纽带将成千上万农户联结到龙头企业之下,用一系列标准规范农民的农业操作过程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模式,保证了企业有能力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