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物业公司而言,既然接受业主的委托,就要切实履行好对电梯运行的管理职责,表现在:要选择好的电梯维保单位,即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要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管理;当电梯发生故障,要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当需要动用维修资金时,要及时向业主大会、业委会打报告。
就电梯维保单位来说,要严格按照服务规范来操作,一旦电梯发生故障,维保单位要及时派人到现场维修。再者,电梯使用人要文明使用电梯,这一使用人不一定就是业主。最后,是生产厂商要生产合格的产品,切实做好售后服务的保障工作。
低价竞争 “迷惑”人
眼下,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电梯维保企业之间的低价竞争,加之物业费连年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令这一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目前社会上出现低价的维保电梯单位,存在电梯维保行业中的恶性竞争。”朱志荣指出,本市物业费长期以来收取标准偏低,管理费用的不足令物业公司颇为头疼,同时影响电梯维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透露,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台电梯保养的每月费用为800元左右,而现在最低只要200-400元便能 “拿下”。在朱志荣看来,如此低价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不说,也 “误导”了部分小区和业委会,以至于后者在就选择哪一类型、哪一水准的维保单位作决策时难以定夺。一些管理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业委会通常只会单纯从价格出发,价低者中,不顾质量与信誉,也为后续的电梯运行安全埋下隐患。
“我们是希望能够建立、培育一个健康、有序的电梯维保市场。”朱志荣表示。
应公布维保故障率指标
解决老旧电梯的运行困境,还有一个情况比较突出,就是维修资金紧张的问题。
朱志荣谈到,经过摸底调查,问题最突出的不单是售后公房,而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早期商品房。包括当时的 “侨汇房”在内,这部分住宅小区都没有维修资金,或者说维修资金很少,一旦电梯发生故障需要维修甚至是大修,一系列关联的问题都会滋生出来。
“与其等到发生了故障、事故之后去抢修,去补救,我认为,应当提倡一种预防性管理,把监管、排查做在前面。”朱志荣认为,电梯维修、保养得好不好,物业说了不算,维保单位说了也不算,应当引入类似于监理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对电梯的维保作业进行评估,对维保单位的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地认定。
“事实上,维保单位作业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维保单位操作不规范,极容易出问题。”朱志荣表示,维保单位目前在处理维修保养电梯时,常常发生不够规范,导致业主以及维保人员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应当建立起一套专门的测量标准体系,客观反映电梯维保行业的水平。其中,维保单位所负责维修、保养的电梯每年运行中的故障率是多少,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缺少了这一项,业委会在挑选维保企业的时候通常就会 “两眼一抹黑”,对这一陌生的行业完全无从下手。
朱志荣还认为,除此之外,物业公司也应该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物业公司受业主委员会所托,应该聘用有资质的专业维保单位。物业公司加强对于维保单位的监管,进行定期保养、维修、检查的巡查记录。在发现电梯故障时,必须及时通知维保单位,不能有拖延的现象。对于电梯维修费用需要动用维修资金时,必须向业委会报告。
在电梯安全部件制造单位和使用外购的电梯安全部件的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不合格名单中,广东富士电梯、东莞华菱电梯、东莞市三洋电梯、东莞西门子电梯等榜上有名。
记者从上海市质监局了解到,按照相关工作计划,上海质监部门也已着手对本市电梯企业生产和使用的安全部件进行抽检,目前抽检工作还在进行中,预计年内会公布抽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