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库
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资讯
站内搜索:

防控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 十批发市场摸清食品源头

2013-01-28   发表:

  全市大型农副产品市场销售的食品从哪儿来的,销到哪里?目前,工商部门已基本摸清了“路径”。昨天,记者从市工商局工作会上获悉,经过工商部门的专项深入调查,10家全市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6区县的14家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产品销售源头和去向被细查,将为本市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起到关键作用。

   防控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

  “蔬菜、鲜肉、白条鸡、鸡蛋、水产、粮食、食用油,上述七大类居民生活必需食品的上市交易量、来源渠道、产品流向等,目前已基本摸清。”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李晓梅介绍,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每日需要蔬菜2000万公斤、猪肉215万公斤、牛羊肉50万公斤、鸡蛋74万公斤、粮食1370万公斤和食用油100万公斤,北京市85%以上的食品靠外埠供应,“输入型风险”对首都食品安全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为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应对首都市场的应急保障,市工商局从2012年2月起,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农产品交易情况进行了首次深入调查。在去年6月,又对季节性较强的蔬菜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共涉及农产品批发商户11000余户,涵盖了全市主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丰台新发地、朝阳区大洋路、海淀区锦绣大地、昌平区城北回龙观市场等。

  “比如,鸡蛋的外埠供应比例超过90%,本市就可以与主要供应北京市场鸡蛋的辽宁、河北、内蒙古的食品安全生产基地进行产销直接对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直接找到源头。”李晓梅说。

  主要农副产品外埠供超九成

  据了解,根据工商部门的调查,本市农副产品外埠供应比例较高,其中冷冻水产、羊肉、牛肉、淡水鱼、大米、鸡蛋、蔬菜的外埠供应比例都超过90%,只有猪肉和白条鸡本市自供比例较高,分别为79.92%和44.46%。

  “本市主要农产品多为产地生产者直接供应,与产地加强对接,对于保障首都食品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根据调查,外埠农副产品生产者直供北京市场的比例较高。其中,羊肉、冷冻水产、鸡蛋、大米、牛肉、淡水鱼、面粉、食用油、蔬菜等9类食品外埠生产者直供比例达60%以上,从外埠批发市场转批进入本市市场的比例较低,只有蔬菜和淡水鱼分别占比为7.26%和5.97%,其它品种都不超5%。

  北京居民的“菜篮子”来源地主要为山东和河北,分别占总成交量的25.53%和21.42%,本市占12.55%。粮油产品则主要来自东北、华北地区各省市。

  批发市场产品主要有4个流向,分别为餐饮企业、大单位食堂、零售商户和普通消费者。各品种主要流向渠道均是零售商户,占比都在40%以上;餐饮企业和大单位食堂所占比例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20%左右;普通消费者直接从批发市场购买所占比例偏低,白条鸡、鸡蛋和水产品略高,分别达到20%、18%和15%,其它品种基本在10%左右。

   外埠生产基地备案制将建

  针对调研反映出的情况及问题,工商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我们将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区域协作,提高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屏蔽功能。”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政府已与负责首都市场供应的8个省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与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政府及工商部门的区域合作,将强化外埠食品安全供应保障。

  工商部门表示,本市将建立外埠生产基地入市备案制度。由北京市与产品来源省市共同对食品生产基地相关资质、产品质量进行审核,通过则成为备案基地。备案的生产基地优先参与两地政府的“场地(厂)挂钩”、“农超对接”、“公司+农户+批发市场”等协作项目,在资金与产品销售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有了这些调查数据,执法人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高风险食品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据介绍,以往,本市曾对来自外省市的屡次抽检不合格食品实施“区域退市”,今后,掌握了各大批发市场产品销售的“路径”,工商部门有望对食品安全监管反应更加迅速。

  首都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工商部门根据调查建议,大力推动本市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在提高农副产品自产产量的基础上,鼓励本市农业企业加大到周边省市建立生产基地的力度,充分利用本市技术和资金资源,实施基本标准化生产,增强农副产品应急保障能力。此外,积极支持二商、首农、顺鑫等国有资本进入农副产品批发领域,提高源头控制能力,形成流通领域的主导力量。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下载分类 - 免责声明